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2月13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七十年后,一部由美国人拍摄的纪录片《南京》来到中国……
上座率90%
档期半个月 继《南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第一轮上映后,杭州等城市被安排到第二轮。 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投降日,也是《南京》杭城首映日。此时,国外商业大片《哈利·波特》正强势热映,《变形金刚》余温未了。但事实证明,《南京》在杭州等城市的第二轮上映售票情况好得出乎影院预料。 奥斯卡电影大世界工作人员说,早半个月就有单位来电询问,很多单位一包就是两三场。“这两天年轻人来电话的特别多。”第一天,奥斯卡电影大世界安排了7场。之后,影院将增加《南京》的场次安排,逐渐增至一天10多场。此外,翠苑电影大世界和庆春电影大世界第一天的上座率分别达到了90%和85%左右,星光院线下属的西湖电影院和新华影都的上座率也达到了90%。 据悉,影片的放映期将一直排到8月31日,和一部大片的档期一样长。 另一种热火朝天的场景发生在杭州的社区里。8月16日,杭州潮鸣街道所巷社区锦园小区,成为杭州迎接《南京》进社区的第一站。 外国人拍了“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 幸存者强忍悲痛的记述掩不住历史的悲痛,
黑白的影像传送的却是一个真正的人间地狱。 纪录片《南京》通过大量图片及文字史料记录了1937年年底日军占领南京后,德国商人拉贝及美国女教士沃特林等十几位欧美人士在南京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20多万名当地市民免遭屠杀的事迹。它是第一部以外国人的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从创作开始就受到全世界关注。在今年的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南京》的放映引起了轰动,该片甚至被称为“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 《南京》由“美国在线”董事会副主席特德·莱昂西斯出资200万美元拍摄,根据已故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的著作《南京大屠杀》改编。莱昂西斯曾表示,2005年初他偶然看到女作家张纯如的讣告,便找来她的书,被《南京大屠杀》中所述的史实细节感动。之后,他指挥35名特派员到中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地访问大屠杀受害者家属及幸存者,掌握和了解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相当资料和史实之后,拍摄而成电影《南京》。 一名叫约翰·麦基的西方人用16毫米小摄影机冒死拍摄并保护下来的40分钟录影带,也有片断在影片中播放。由于该片涉及大量书信和日记内容,剧组还请了曾主演《天生杀人狂》的伍迪·哈勒尔森、作家海明威的孙女玛丽埃尔·海明威等名人录制旁白。 导演之一丹·史度曼曾表示,“希望避免典型的纪录片手法,如一个又一个专家讲述,展示大量静态的照片等,而是希望通过表演和片中传达的情感力量带给观众深入心灵的震撼”。
勿忘国耻,振兴祖国 影院放映厅。人们安静地入场,默默地离开。其中,有白发苍苍来重温记忆的老人,有带着儿子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年夫妇,也有抛开朋友聚会选择来直面血淋淋历史的年轻情侣。 影片放映的1个小时40分钟里,沉重的呼吸,轻轻的抽泣,肆意的泪水……每个人表达悲痛以及愤怒的方式不一,却全坚持用最平静的方式接受下一个镜头。 有人说,“记忆是有重量的”。当那种深藏在心中的记忆再次被最朴素却又是最有震撼力的东西敲开时,观众的思考通彻而又深沉。 人们对《南京》的制作人员表示敬意,因为他们还原了历史。 莱昂西斯在个人博客上说:“这是一段历史,不是一段小说。我们不是在制作一部反日电影,而是在制作一部反战电影……我们只是希望将真相公诸于众。” 最近,不少人聚在一起的话题便是《南京》。不少看过的人会语气坚定地告诉周围人,“你一定要去看”。还没有去过影院的则打听着影院的档期。 我们去看《南京》。为勿忘国耻,为振兴祖国。为渴望眼睛,为救赎心灵。 |